合肥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今天,安徽日报整版
TUhjnbcbe - 2021/4/23 16:55:00

年3月8日,安徽日报6版
  北有太行硝烟,南有云岭烽火。从年8月到年1月,新四**部在云岭驻扎两年半,指挥各部在苏、皖等地敌后战场上浴血奋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壮大了*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在国家危难的如磐风雨中,云岭犹如一个闪闪发光的红色地标,导引着无数华夏儿女慷慨赴义、投身抗战,在中国共产*的坚强领导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史诗。


  “铁*精神在泾县云岭进一步培育锻造”


  “新四*成立初期,缺官少兵、缺枪少弹、文化水平低、部队建制不全。在中国共产*的坚强领导下,部队建设全面加强,从不到1万人发展到近10万人,铁*精神也在泾县云岭进一步培育锻造。”泾县县委*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梅艳说。


  *治教育方面,年2月,*部在云岭召开全*第二次*治工作会议,制定了《新四**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明确对全*进行普遍广泛的*治思想宣传和教育。年7月,*部召开了新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代会,到会代表余人。大会宗旨是:完成本*建*运动,使本*成为*治上、*事上最坚强而有*的坚强骨干的、不可战胜的铁的新四*。


  *事训练方面,年3月,*部在云岭召开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叶挺在会上作了关于《现代战争的性质与指挥》的报告,项英在会上作了《建*问题及战斗经验教训》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参谋工作条例》与《*事工作条例》。全*相应地建立起一整套正规*的作战方式和规章制度。


  干部培训方面,年9月,*部将原先的教导营扩大为教导总队,队部先设云岭,后设中村,以延安抗大教育精神为总的教育方针和原则,组织训练来自全国各地抗日热血青年,培训出新四*各支队*、*、文化、技术干部,从整体上提高了新四*各支队的*事和文化水平。


  “新四*继承了国民革命*第四*和中国工农红*第四*的光荣传统,在抗日烽火的考验中成为一支模范的铁*,铁*精神集中体现为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泾县新四*历史研究会专家说。


  “新四*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新四**部驻扎云岭期间,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组织领导新四*各部深入华中敌后,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对日作战,发展壮大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在大江南北燃起熊熊抗日烽火。


  在*部驻云岭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内,新四*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泾县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加新四*。在中共东南局的领导下,泾县地方*组织迅速恢复与发展,成立了中共泾县县委及15个中心*支部,并建立了广泛的群众抗日团体,如农抗会、妇抗会等。在年皖南两次反日*“扫荡”的战斗中,数千名农抗会会员扛着梭标、土枪参加战斗,妇抗会会员为战士送水、送饭、护理伤员,群众自发组织担架队,运送伤员和武器弹药,配合新四*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新四**部进驻云岭后,十分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在皖南的发展。泾太事务所等工合组织,在茂林、丁桥、章家渡、小岭以及小河口等地办起了宣纸社、制碱社、麻袋厂、肥皂厂、制纱厂、袜子厂、蜡烛厂等。“既粉碎了日伪*对皖南的经济封锁,又解决了流民和当地失业手工业者就业困难,生产出的产品除保障*需外,也服务百姓生活。比较显著的是叶挺等*部领导人支持和恢复发展泾县宣纸业。”泾县新四*历史研究会专家说。


  抗战爆发后,泾县附近的南陵、芜湖、宣城相继沦陷,宣纸销路断绝,宣纸生产业几乎倒闭。在新四**部的资金支持和优惠包销下,泾县宣纸生产得到恢复。到年底,全县宣纸生产业主四十多家,拥有五十多个槽,大量宣纸艺人生活有了着落,中华民族这一艺术瑰宝也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抗日烽火的艰难岁月,新四*之所以能打破重重包围封锁,不断发展壮大,说到底,是他们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始终关心和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联系。”梅艳对记者说。


  “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好*史学习教育”


  “清明节前后,这里的热度就会持续升温,每年7月1日前后,纪念馆就会迎来接待的高峰期。”新四**部旧址纪念馆解说员朱翠华对记者说。目前,泾县共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处,省级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各1处,年均参观学习受教育达余万人次。


  精心打造红色情景剧《云岭记忆》,开展“铁*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系列活动,出版《新四*在泾县的故事》《皖南事变英烈》等多本书籍,编写《红色故事汇》《红色泾县》等教育读本;举办王稼祥诞辰周年图片展、“*领导的新四*”专题图片展等多项红色专题展览;打造《皖南的怀念》《把一切献给*》等系列红色教育课程,摄制《云岭印记》《浴血茂林》等专题纪录片……近年来,泾县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依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认真讲好红色故事,切实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由《人民的新四*》《史沫特莱与云岭》《鱼水相依难舍难分》《情重如山》《不朽的忠*》五个篇章组成的红色情景剧《云岭记忆》,是泾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很多*员干部观看后表示:“艺术化的红色主题教育更富感染力。”


  “我们将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史教育线路,创新*性教育模式,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好*史学习教育。”泾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培靖说。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带热了研学游。红旅小镇是云岭近年来新兴的景点。小镇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开发了“观旧址、登岗哨、食*粮、宿*营,当一回新四*”“印刷《抗敌报》”“观摩实景剧《云岭保卫战》”等红色主题体验项目,吸引众多团体和个人前来开展研学游。


  擦亮红色品牌,着眼绿色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泾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态旅游产品体系里面,实现“红色搭台、绿色唱戏”,高奏着“红”“绿”辉映的交响曲。(李跃波张敬波罗鑫)

在炮火中诞生的《新四**歌》(滑动阅读文章)

进入泾县云岭新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时,雄壮激昂的《新四**歌》回响在大家耳畔。这首嘹亮的*歌,正是在云岭的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


  新四*成立之初,没有自己的*歌。年春,周恩来同志视察云岭新四**部时,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从苏南茅山根据地赶回听取指示。在*部大会堂举行的联欢会上,战士们要求陈毅司令员唱支歌,陈毅上台演唱了一首《马赛曲》。唱过之后,他若有所思,提出应该谱写一首新四*歌曲的建议。副*长项英建议请陈毅写歌词,大家一致赞同。从云岭返回苏南不到半个月,陈毅就写出*歌歌词的初稿,取名《十年》。歌词热情讴歌了国民革命*第四*、中国工农红*第四*到国民革命*陆*新编第四*十年的光荣历程。


  陈毅派专人将歌词初稿送到云岭*部。在*长叶挺、副*长项英的主持下,*部组织力量,一起讨论修改。第一次修改过程中,将原来的三段歌词改为两段,一段叙述新四*的历史和传统,一段介绍现实斗争;同时,突出向敌后进*的思想,写明“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


  为了广泛征求意见,*部将歌词原稿和集体修改稿发表在《抗敌》杂志上,请全*将士参与讨论。根据集体意见,陈毅再次执笔修改。在这之后,*部领导人又一再斟酌。年6月,陈毅从苏南敌后来到云岭,*部将歌词的修改情况向他作了介绍,陈毅表示同意,《新四**歌》的歌词就这样确定下来。


  歌词确定后,*部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了教导总队文化队队长、作曲家何士德。何士德反复研读歌词,寻找灵感,很快以接近民歌的风格谱出第一个曲子。听取文化队学员第一次试唱后,*首长们认为这支曲子虽然好听,但不够雄壮,战斗力不够。何士德和同志们又重新谱曲、试唱。经过几轮修改试唱后,大家认为曲子意志坚定,很有气魄,表现出了新四*坚决东进抗敌的革命精神。


  年7月1日,*部决定在大会堂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建*十八周年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唱《新四**歌》。这天中午,日寇12架飞机在云岭上空盘旋轰炸,当地百姓和新四*战士均有不同程度伤亡。文化队和服务团的战士们一腔怒火,热血沸腾,不由自主地唱起《新四**歌》,他们用歌声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当天晚上,当何士德指挥学员在*部大会堂高唱《新四**歌》时,出席新四*第一次*代会的代表和广大指战员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很快,这首雄壮高昂、铿锵有力的《新四**歌》从云岭传遍大江南北。如今,作为中国人民解放*的优秀历史歌曲,这首*歌依然被人们传唱。(李跃波整理)

一江活水谱新篇(滑动阅读文章)

早春的皖南泾县,烟雾缭绕,山水澄澈。青弋江蜿蜒而下,流经云岭镇章渡村,依江而建的吊栋阁连绵一两里,临江一面用木柱悬空支架,素有“江南千条腿”之称。建筑前店后宅,曾经的老街住户“开门上街,推窗望江”,章渡码头当年的繁盛可见一斑。


  “去年,在县*府牵头下,吊栋阁改造工程着手实施,目前,征迁工作已经完成。”章渡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光龙指着一处翻修一新的吊栋阁对记者说,“这处是样板间,我们计划将吊栋阁打造成精品民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品味章渡村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


  从吊栋阁不远处的江岸边拾阶而上,刻着“周恩来上岸处”的石碑立在阶前,碑面青苔满布,但字迹清晰醒目。年8月,新四**部进驻云岭后,因章家渡距离*部仅15里,不仅是*部通往苏南和屯溪的要道,而且是从青弋江运输物资的唯一码头,新四**部总兵站即移驻章家渡。年春,周恩来同志由重庆来云岭视察,于2月23日下午在章家渡上岸。3月15日,周恩来一行离开云岭,经章家渡,前往浙江。


  江水悠悠,八十载倏忽而过,傍水结村的章渡村旧貌换新颜。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均实现稳定脱贫、2户边缘户消除致贫风险,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


  “年,我们还是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的‘空壳村’。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深度挖掘资源、整合利用并提升服务能力等举措,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一跃成为全县第一。”董光龙介绍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章渡村结合地缘优势统筹规划,开发火焰山一至三期、落星滩一至三期共6个鱼塘,目前鱼塘年稳定发包收入16.29万元,带动周边16户贫困户就业、户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分红。同时,村里还鼓励承包人与当地能人大户合作,发展农家乐、垂钓中心、漂流等多种体验项目,连同章渡老街、吊栋阁、千亩牡丹园等形成旅游观光带,实现到村旅游人次的年年增长。


  章渡本地人章亮亮承包了4口鱼塘,他告诉记者,“这里环境好,鱼质佳。去年,鱼塘的鱼类批发收入有十几万,休闲垂钓收入近20万。未来考虑扩大规模,带动更多脱贫户和村民们就业。”


  该村兰山村民组的脱贫户董三九,正在鱼塘边割黑麦草喂鱼。“这是专门给鱼种植的草料。我每天都过来,巡护、割草、喂食,一天大概2小时左右,一年有八九千元的收入,再加上做小工的收入,一年能挣上2万多,年就脱贫了!”董三九告诉记者,“像我一样在鱼塘务工的脱贫户还有十几个,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张敬波罗鑫李跃波)

小布送福利啦!

从3月1日开始,每15天精选留言条数最多的前3名粉丝,小布会给每人送上2瓶宣酒8!

本轮活动时间:3月1日-3月15日

名单公布时间:3月16日

精选留言要满足三个条件:

1.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安徽日报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