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多岁的陆涛林没想到,小小的栀子树竟变成了“摇钱树”,全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
陆涛林是郎溪县凌笪乡王桥村香橼药业产业扶贫基地里的一名员工,以往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田基本上靠天收,一年下来几乎存不了什么钱。近年以来,凌笪乡王桥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生态种植,打造了香橼药业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带动等方式,如今的王桥村已发展有栀子树种植面积余亩,带动周边余户村民务工,十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栀子树种出了脱贫致富路,这仅仅是郎溪县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大批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在郎溪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激活了广袤的郎川大地,托起了群众致富的希望。
培育特色产业开发致富项目
凌笪乡王桥村的情况在郎溪县并非孤例。郎溪县位于皖东南边陲、长三角腹地,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然而多年来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业收益水平普遍不高。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地理特点,通过发展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引入动力与活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真正从依靠外力“扶贫”到自力更生“脱贫”。
走进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进村的水泥道路两旁,全是满目青翠的油茶树,令人心旷神怡。这一株株油茶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东方橄榄油”。在他们看来,油茶不仅是村里脱贫的切入点,也是自己心中的“致富树”。年开始,新和村探索“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扶贫模式,建立健全实施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年,村集体通过分红获得了19.95万元的收益,当年9月底,新和村全面脱贫出列。年9月,在新和村召开的资产收益扶贫工程暨“三变”改革分红大会上,共累计分红42.11万元。
飞鲤镇龙塘村地处丘陵地带,一直以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只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化,结合这一实际情况,龙塘村两委多方了解调研,最终结合扶贫产业项目资金,成功引进了中草药白芨育苗种植示范基地项目。目前,基地已流转附近贫困户土地20余亩用于红橡树和中草药白芨套种,为十余名扶贫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切实提高扶贫对象家庭收入,引导扶贫对象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一村一品”。同时通过吸引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已形成集育苗、驯化、种植为一体的产业化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发挥技术优势鼓励创新创业
近年来,郎溪县积极推广产业扶贫、创业扶贫,充分发挥*府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帮助贫困群众甩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
杨绍平是飞鲤镇三溪村残疾人协会的组织委员,也是该村养鱼脱贫的致富能手,年,杨绍平瞄准水产养殖,依靠村里帮助他申请的创业补贴,承包了鱼塘,做起了鱼藕混养,渐渐地,杨绍平的鱼塘越做越好,效益也越来越好。如今的杨绍平既有鱼塘又有技术,日子越过越红火。杨绍平身残志坚、养鱼脱贫的故事在三溪村传开,自己本人也被评为了宣城市自强脱贫户,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的贫困户们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更多的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涛城镇长乐村余村组有个养羊大户邱华林。一间屋子,床铺、灯、简简单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堆满的饲料,拼凑出了这位“牧羊人”的房间。年底,邱华林拿出攒了几年的工资换来羊羔,搞起了养殖业,在精准扶贫*策帮扶下,邱华林靠着出色的山羊养殖技术完成了从残疾贫困户到养羊大户的转变,实现了稳定脱贫,带领合伙人共同走向了致富之路。每每提及脱贫致富之路,邱华林都笑着说,“不吃苦,不出力,怎么能脱贫?打工是个办法,但要真脱贫,还得靠自己。”
引导自种自养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树立自主脱贫意识,是主动脱贫的关键。凌笪乡葡萄种植大户龚传富正是通过“扶志”,仅用大半年时间就甩掉了贫困帽,走向了致富路,更是在今年被评为市级优秀“自种自养”脱贫户。年春,一颗颗幼小的葡萄苗在龚传富的十亩责任田里扎下了根。乡、村帮扶干部经常上门,请来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当年夏天,龚传富的葡萄就挂果了,每亩收入在元左右。年底,龚传富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年,龚传富为葡萄园搭起了简易的大棚;去年6月底,他在*府、帮扶人的扶持下,建立淘宝店,开启电商路,把葡萄销向了全国各地;今年他经过考察学习后,新流转20亩土地,种上了“阳光玫瑰”新品种。龚传富说,现在自己种的葡萄是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甜。
今年秋天,姚村乡天子湖村青峰组64岁贫困户杨胜有家的板栗园也迎来了丰收。近年来,天子湖村将板栗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来发展,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小小的板栗既是该村家家户户的庭院经济,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的“小微项目”。该村积极引导和扶持村民及贫困户种植板栗,把房前屋后的荒山荒地都打理成大大小小的板栗园,如今,全村板栗种植面积亩左右,人均一亩,为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元左右。
截至今年11月,郎溪县已经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奖补项目个,其中自种自养贫困户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余人次,共发放到户奖补资金.6万元;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户;28个贫困村均建成1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贫困村“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产业专业村22个。
凌笪乡的伍员山水农业公园,涛城镇管村村扶贫产业基地的稻虾混养,梅渚镇周家村扶贫基地的青虾养殖、新发镇涧西村扶贫产业基地的花卉苗木。如今的郎川大地,特色种植百花齐放、一村一品遍地开花。
发表在12月18日中安在线
end
主办:郎溪县民生办
协办:郎溪县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吴琦玮
监制:高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