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是一种农家肥,主要来源植物和动物,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了其中的有*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有机肥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1、发酵催熟堆腐法
(1)原料配制
按糖类8%、水50%、酵母粉0.5%、米糠14.5%、油饼14%、豆粕13%的比例配方,先将糖类加于水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米糠、油饼和豆粕,经充分搅拌混合后堆放,在6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发酵30~50天。然后用黑炭粉按1:1重量的比例,进行掺和稀释,仔细搅拌均匀即成。
(2)堆肥发酵
先将粪便风干至含水分30%~40%,与切碎稻草等膨松物按重量10:1的比例混合,每100千克混合肥中加入1千克催熟粉,充分拌和均匀,然后在堆肥舍中堆积成高1.5~2米的肥堆,进行发酵腐熟。
(3)翻混
堆积10天后进行**次翻混,过10天,进行第二次翻混,再过10天,进行最后一次翻混。此时温度为30摄氏度,水分含量达30%左右即可等待后熟,过10天左右即制作完成。
2、EM堆腐法
(1)购买EM原液。然后按清水100毫升和蜜糖或红糖20--40克、M酪100毫升、烧酒100毫升和EM原液50毫升的配方,配制成备用液。
(2)将人、畜粪便风干至含水量为30%~40%。
(3)取稻草、玉米秆和青草等,切成长1、5厘米的碎料。加少量米糠拌和均匀,作堆肥时的膨松物。
(4)将稻草等膨松物与粪便按重量10:100混合搅拌均匀,并在水泥地上铺成长约6米、宽约1、5米、厚20~30厘米的肥堆。
(5)在肥堆上薄薄地撒上一层米糠或麦麸等物,然后再洒上EM备用液,每1000千克肥料洒1000~1500毫升。
(6)按同样的方法,在上面再铺第二层。每一堆肥料铺3-5层后,上面盖好塑料薄膜发酵。当肥料堆内温度升到45℃~50℃时翻动一次。一般要翻动3~4次才能完成。完成后,一般肥料中长有许多白色的霉毛,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时就可以施用。在夏天7~15天可以处理好,春天要15~25天,冬天则更长。
复合肥和有机肥哪个好?为什么要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过去为了保供给,化肥用量确实过多。这不仅带来成本的增加,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影响。我要指明一点,现在的化肥减量,包括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不是不要化肥,而是需要把过去不合理的使用量减下来,把过量使用的势头降下来。现在要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就是一项重大措施。
主要意义有:
1、节本增效
我国是水果、蔬菜、茶叶生产大国,但其综合效益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化肥用量过高。我国果树的亩均化肥用量37.4公斤,是日本的2倍多、美国的6倍、欧盟的7倍,蔬菜亩均化肥用量47.6公斤,比日本高了12.8公斤,比美国高了近30公斤,比欧盟高了30多公斤,现在只有把有机肥利用起来,才能把化肥用量降下来,生产成本也才能降下来。
2、提质增效
现在不少消费者说水果蔬菜口感不如过去了,这与化肥使用过多也有关系。实验表明,施用有机肥的果园,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均有明显提高,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感好,商品价值也高。施用有机肥后,果皮的花青素含量会提高20%-30%,维生素C可以提高10%-30%。
3、改善环境
现在农业生产有一个现象,一边是化肥过量使用带来土壤酸化和水体的富营养化,一边是畜禽粪污堆积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污染。我们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使农牧结合更紧密,把畜禽粪污利用起来,也使农产品质量提升,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二、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有哪些?
1、*策扶持促动
现在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民应用有机肥、农家肥费时费力,所以要通过*策引导支持农民应用有机肥。今年中央财*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同时结合沼气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等项目,同向推进,形成*策合力。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财*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农民利用有机肥,积累了一套好的做法,*策效应是很好的。
2、农牧结合联动
鼓励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粪污等养殖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这次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示范县选择的也是养殖大县,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3、技术创新驱动
比如畜禽粪污堆沤环节、使用商品有机肥、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环节,初步提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还要创新服务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机肥替代化肥,有些地方已有很好的经验。
4、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
新型经营主体对有机肥的利用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发挥他们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方面的示范作用,引领有机肥替代化肥。
5、品牌基地推动
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用最健康的土壤生产最优质的农产品,打造一批绿色产品基地、特色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增加绿色产品的供给。有的基地做得非常好,用有机肥,打造有机食品,做品牌销售,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特色化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