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众瞩目中,高考拉开帷幕。
今天,6万余名考生怀抱对未来的憧憬,肩负着各方的期待,走进考场,追寻梦想。
遥忆半个世纪前,中科大南迁于此,不少人感慨:合肥为科研工作者留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比照合肥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新*,受惠于这一张“安静的书桌”又何止科研工作者——
出台“十不得”,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发布房地产“新*八条”。实行市区学区内成套住房入学年限*策;
逐渐取消完全中学招收本校初中部的直升生,拉直教育起跑线;
集团化办学,“双校名”招生,均洒优质资源雨露;
探索一、六、八中均衡派位改革,让每一个考生都能最大程度如愿!
从现在起不再新增民办义务教育机构,强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相对就近考试,考生无需“穿城跑”;
创办父母课堂,奠定家庭教育基石......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合肥铸公平,惠民生,科教之城实至名归!
红头车司机的“快乐烦恼”
送考前必洗车,这是红头车队发起人何学勇的习惯。每一次出发前,他会将红彤彤的标识粘贴在车辆最醒目的位置。
从年至今,送考已经成为红头车队的固定活动。今年,来自全市的百余名爱心车友将加入送考大*,为数十名考生提供一对一的接送服务。
遇见何学勇那天,他正在清洗车辆。这辆跟随了他多年的私家车曾多次将高考生、中考生送达梦想的彼岸。“最远一次是从瑶海送到经开区,考生家长说了一路的感谢。”
今年征集爱心车报名时,名额一小时不到便抢光,然而送考需求量却相差甚远。“往年参与车辆与送考需求量比例在2:1,今年可能只有5:1。”
对于这个结果,何学勇有失落,更有兴奋。
在他看来,这是惠民*策的强力佐证,是就近高考*策的最大目标实现。“我对所有报名送考而没有结对成功的车友说,我们不为没有送考感到难过,而为无需送考发自内心的高兴!”
为出行困难的高考家庭和特殊考生解决高考期间长距离出行问题,这是红头车送考的初衷。今年,合肥设立分考区实现高考考点的“相对就近”安排,从根本上了却了家长的烦心、忧心、担心,践行了便民、利民、为民的初心。
高考考点相对就近安排,此举润物细无声。
它让城市生活更接地气、更有质感、更添暖心!
这座城市,以“赶考之心”铺就学子赴考之路。
从此,赶考不“赶”,家长和考生无需“穿城跑”;赶考不“慌”,考生家庭无需抢订“高考房”;赶考不“难”,城市大考更从容。
陪读爸爸的收获
6月4日,*茹在高中最后一课聆听班主任临考前的嘱咐,而她的父亲*家海却忙着收拾出租房内的家什。“明天要把钥匙交给房东,下一个租客已经迫不及待了。”*家海说,多亏了就近考试*策的出台,他能空出时间来履行交付的承诺。
*家海是一名陪读爸爸。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妈妈因工作留在滨湖照顾二宝,从事工地项目的*家海带着锅碗瓢盆来到*务陪读。日子是枯燥的,尤其在高三,父女俩面对面吃饭时常常陷入了尴尬的沉寂。“说不紧张都是假的,比自己考试还紧张。”*家海在乎的不是一场考试的分数,而是孩子无数个不眠夜付出是否拥有收获。
释放情绪容易,隐藏情绪很难。“一定要找到出口”,抱着这种心态,*家海参加了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主题分享,授课人是来自北师大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边玉芳教授。“很多观点都讲到我心里,很实用。”之后,*家海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