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Nebbia年摄)在乐山大佛诞生前,在大佛旁边,有两件事影响深远。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公元前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这一年,秦灭蜀后,认为在岷江上凿离堆关系*国大事,是当务之急。李冰开离堆,整治乐山水道,实际项目主持人,是李冰的儿子二郎。很多年过去,这里有了名字,叫乌牛山,宋朝*庭坚大笔一挥,改成了乌尤山,沿用至今。嘉州十景,凤州为第一。
公元年,唐高祖武德元年,文庙建于今大佛坝,当时叫育贤坝,育贤坝因有一条直达大渡河北岸的笔直大街育贤街得名,这块沙洲本是城区最繁华的地段,大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码头生意十分火爆。这里古代是嘉定文运昌盛的地方,有沙洲抵佛前,嘉州出状元一说。
(李可染绘)
文庙建成95年后,公元年,贵州和尚海通开始修大佛,很深很阔的把山崖凹陷了进去,功利目的是巩固嘉州“中心寺”凌云寺的地位,想着“以大胜多”,民间流传一句话:千尊佛,万尊佛,当不到大佛老爷一只脚。
建大佛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减杀水势。在90多年接力修建中,乐山大佛开凿历经唐朝四代帝王,前后三任主持人,唯有海通来自民间,后来两个主持人都是一方大员,一代重臣。让人遗憾的是,海通大师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其名字在历代高僧传中却未能录入。
(向乐*摄)
这么大的工程,光是废弃的砂石,就超过了两尊乐山大佛体积的总和,到底伤亡了多少人?
(大像阁侧面效果图)(李方慧摄)公元年大佛完工后,才修了大像阁,十三层全木结构,大像阁内有盘旋楼梯通上达下,可登楼阁绝顶鸟瞰古城,三街六市尽收眼底。南宋重修过大像阁,叫天宁阁,宋元毁于战火,据说明和清都重建过(一说未建),嘉庆年间还能看到,后来再毁便未再建,大佛能保存至今,历代的阁楼起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嘉庆年间毁后至今再没建,是技术问题,景观问题,还是根本无重建必要。(孙明经摄)公元年,李白从嘉州乘船出川。公元年,孟浩然经嘉州沿江出蜀。公元年,杜甫过嘉州出川。奇怪的是,这三位大诗人,均未留下关于乐山大佛的只言片语,是否因海通和尚所建大佛的体量和外观,其时尚未成气候。古往今来第一首描写乐山大佛的诗是《题凌云诗》,是韦皋的幕僚司空曙写的,其中一句是: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这位幕僚是公元年卒的,年到的乐山,而年大佛才完工。可以确定,司空曙看到的,只是还未完工的大佛。从司空曙开始,无数文人用他们的笔,记录描绘大佛。(毛明祥绘)公元年,苏轼三父子游览大佛景区。从苏洵前后两次乘船过大佛所留的游记诗可得知,宋仁宗时对大佛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年苏洵看到的是“斑斑两面生苍苔”年,年时看到的场景已是“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苏轼后来回忆凌云山,写下“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千古名句。公元年,*庭坚前往眉山青神探望姑母,途径嘉州,游览了凌云乌尤,顺便就给乌尤山起了新的名字。年,邵家举家迁乐山,南宋诗人邵博在《清音亭记》里写道: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寺。后人大多只提前两句,却渐渐遗忘了凌云寺这句。邵博写这游记时,是乐山从古至今,人文最盛的*金年代。公元年,陆游市长修建岷江浮桥,为岷江上第一座桥,建成后,陆游在凌云寺设宴庆贺。一年后桥毁,几百年都未再建浮桥。任何不切实际的项目,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南宋景定四年(公元年),元将帖哥率*进攻嘉定,在凌云山大败宋*。公元年5月,嘉定江水连续三次泛滥,还地震了三次,当年6月,嘉定修城设壕,修建了三龟九顶城。公元年,元将也速答儿攻嘉定,在地方官员投降后,鲜于都拒降,在大佛滩战至全*覆灭。有明末崖山之后无中华的悲壮。南宋范成大所见的大佛“两耳尤以木为之”,可见最早的大佛耳朵是木制的,到明代才用另外的材料来代替了“木耳朵”。这木头耳朵,坚固的很,可不是四川男人的耙耳朵。元朝时,千峰和尚结茅凌云山,重建凌云寺,之后元将率兵屯扎凌云寺。历代都把凌云山当做兵家必争之地,凌云寺又往往首当其冲成为首领的居所,古今不一样的,是以前的人从不曾生过毁掉大佛的念头,而在进入文革后,不止是五百罗汉被毁,还不止一次有疯狂的红卫兵想炸毁大佛,庆幸的是,每次都有尚存良知的乐山人及时制止。(吴冠中绘)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年),三江同时爆发,大洪水冲毁文庙和育贤街。大渡河改道,本已紧挨着大佛的育贤街迁到城里,位于今天的位置。明朝一位诗人目睹大渡河改道后大水直冲乌尤山的情景,在乌尤山崖下大书“中流砥柱”四个字。年,宦官魏忠贤当权,天下郡县为其建生祠,九峰书院旧址改建魏忠贤生祠,还未建成魏忠贤已伏诛,又改为东坡楼。清嘉庆戊辰年(公元年),被称清代蜀中诗人之冠的张问陶出书《船山诗草》,其中“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绕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的佳句问世后,传播天下。清咸丰七年(年),有乐山狂人以登高观景为名,竟将洋琴娼妓带到凌云山古楼阁,高歌畅饮,取乐喧哗,当时官府对其拘留惩治,并发布公告明确:禅林圣地,理宜清静。狎妓饮酒,一切示禁。倘有不遵,拿案严讯。彼时,古人维护凌云乌尤的幽静,还是给力的。清同治十三年(公元年),蝗虫为大害,景区前河中出现奇观,一条大鱼领*,随游的小鱼数万条,时称鱼会。年,乌尤山建白塔一座,后十余年,县人以科举无人中举为由,拆掉了白塔。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年),德国人魏斯拍摄了有史以来乐山大佛的第一张照片。
(魏斯年摄)
年,铜河大水,大佛对面的沙洲被淹没,灾民在高架处架木为巢。去年,沙洲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居民全部迁走,今后大佛老爷再看不到沙洲上有灾民了,但愿此地今后涌起的,不要是和大佛试比高的摩天大楼。
年,位于乌尤山顶的乌尤浮屠建成后十多年,乐山县科举无人中举,被县人拆除,朗清和尚用拆下来的砖石建成五百罗汉堂。(谢阁兰年摄)民国六年(公元年),三江水暴涨,洪水淹没大佛脚,这一年,川云*阀在乐山上演隔江枪战,大佛的面部和身体被多发炮弹击中,弹痕累累。(年良友全国旅行团考察)
(年维修后大佛)
(年大佛全貌)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年),为防止日*空袭,乐山防控指挥部在凌云山部署高射机枪射击点。年,乐山县*府发布公告,明确凌云寺、乌尤寺及周围山林为国有,住在这的三户农民不享有寺庙的房产权。同年,乐山荣誉*人学校在凌云寺创办,年迁往青海。徐敏回忆,在他年少的时候,凌云、乌尤二山,有山门而不售票,虽大佛巍峨,寺宇弘丽,却任随游人自由出入。在乐山人心目中,大佛、乌尤就是自己的后花园。但逢过年,便要到凌云山朝大佛,去乌尤寺看罗汉。那几天,人分两路,或横渡岷江而去凌云,或顺流而下直抵乌尤,全以木船作为交通工具。年在凌云山创办乐山大学,乌尤山下工厂挖掘古墓取砖炼钢,传度塔被毁。(年大佛闭眼)年,乐山一中一位红卫兵头目带队(据说因带头大哥认为此举可轰动乐山),发动城区其它中学的初中生,捣毁乌尤寺五百罗汉。这五百罗汉是井研知名匠师王瑞卿年塑造的,每一尊罗汉形态各一,表情不同,栩栩如生,尤其是独立堂中的济公和尚,两眼传神,从四面八方看济公,都是似醉非醉、似巅非巅的神情。这起迷案,被当代很多史家文人写过,但均未查明真凶,也从未有人主动承认过自己的恶行。(一中带头破坏说,为邓洪秀老师考证。)(年的大佛)年,凌云寺寺门(凌云阁)因电源起火被焚毁,现山门为改修。*潮回忆,上世纪70年代乐山人时髦的耍法,就是早早去占领大佛老爷的头。然后邀约住在大杂院的玩伴,从大佛老爷的头颅后,攀着佛头上的螺髻,爬到佛头正中打扑克牌,是一件骄傲又开心的事。(邓洪秀摄)年,刘晓庆到景区拍摄神秘的大佛,在全国掀起观影热浪。从此,大佛才真正在当代名扬天下,游客狂至。(向乐*摄)这一年,嘉州画派在凌云山成立,园址设在东坡楼,第一任院长就是一代宗师李琼久。年,大佛景区水域和城区水域举办乐山市龙舟节。同年,工商对景区摄影个体户进行技术考核,“择优”录取32名摄影从业者。但从后来情况看,很多年内,都存在照空镜头欺骗游客行为,至于强拉拦截游客照相,各类价格欺诈,虽经多次治理,可还是防不胜防。(汤沐黎绘)年,广东农民潘鸿忠发现乐山睡佛,后被授予乐山荣誉市民。睡佛的热度,火过一些年,可终未延续。年,大佛景区嘉州画派院长李琼久去世,次年,他的遗孀何国曦女士,将其41副收藏画捐赠给*府。李琼久一生,多次被斗,历经波折,中年丧女,老年失孙(唯一的孙子),皆亡于水,李琼久如大佛一般沧桑苦难,终成一代宗师。如今的乐山画家,到处都是,可这份风骨却再难寻了。年,仿犍为罗城船形建筑的麻浩渔村建成开放,开始拆迁篦子街旧房,建成旅游购物商厦,如今的衰败,终将证明当代建筑和项目的短命。12月24日,乐山城来熏门至凤洲岛跨江索道工程开工,次年5月17日投运。(向乐*摄)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遍能筹资万元,建成壕上大桥,至今仍是网红。年5月18日,乐山大佛节在凤州岛开幕,当晚,乐山大佛照明工程通电放光,由20套功率为瓦的高光光源从不同角度照射到大佛身上。94、95、97前三界大佛节,主办或承办,以及那条跨江短命索道,都有香港姚氏集团的身影,姚氏集团的总裁姚笛,是一位知名指挥家,第一界大佛节,姚笛指挥百人乐团演奏了大型交响乐。也是这一年,东方佛都建成对外开放。(邓洪秀摄)年,《新民晚报》发表文章,批评乐山大佛因亮化工程造城灯光污染,文章说:每到夜间,慈祥和蔼的佛像脸容便被幽幽蓝莹莹的冷色光映得面目清绿,十分恐怖。如今的亮化,范围规模远超当年,效果是否好些了呢。年2月4日,遍能和尚圆寂。遍能有两事值得一记。第一,是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几乎凭一己之力推动修建起壕上大桥,并坚持大桥通行不收取任何费用,当时市上不少单位都已为大桥剪彩买好了礼品,可遍能坚持,大桥不举行剪彩仪式,只是在乐山日报刊登了鸣谢启事。(毛西旁采访遍能,向乐*摄)第二,为了搞旅游,当时市上已基本定下要修建从凌云山到乌尤山的索道,在一个由当时副市长主持的会上,遍能发言坚决反对,认为会严重破坏大佛景区的生态,这条索道也就没干成。年,四川温江中学学生朱丹给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写信,建议加强大佛保护,并随信寄元捐赠大佛维修,这位省委书记批转了这封信,乐山当年就进行了大佛头部维修工程。(修便桥至大佛修山崖,张致忠年摄)乐山大佛唐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宋代称凌云大像,明代称凌云大佛,民国时称嘉定大佛。凌云山和乌尤山古迹遗址,今多已不存。多年来,凌云寺多次毁坏,又重建,各时期的规模和结构均不同,现在的凌云寺基本保留了清康熙六年的型制和格局,藏经楼是民国二十四年修建的,凌云寺门楼为年火灾后重建。乐山大佛的石刻和标语,从来未断,特记下有趣的几个,一是就日峰下“乐山大佛由此去”的题刻。二是在东山临江崖壁上年刻的标语大跃进万岁,字长达一丈多。三是同在东山临江崖壁上刻的十五年赶上英国。四是肖公嘴对面的农业学大寨。这些标语,每个字几米见方,隔着一条岷江大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想见,当年空手写那么大的字,不是一般难度。(邓洪秀身后就是学大寨的标语)乐山大佛流传最多的,有两个传言。第一个传言是大佛闭眼和流泪。这四次分别是年、年、年、年。坊间称,乐山大佛第一次闭眼流泪是发生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大佛不忍看到岷江上漂浮着饿死的尸体,所以痛苦闭上了眼睛。第二次闭眼是年唐山大地震,当时有数十万生命死于这场天灾中,乐山大佛流泪了,面露愠色,恨天不公……对此,民间有显灵等解释。但从科学角度解释,大佛闭眼流泪的真实原因是空气污染形成酸雨的后果。由于乐山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工业建设,大气污染逐年加重,而乐山空气湿度较大,酸雨沉降更为严重。在古代,空气杠杠的,自然大佛没机会闭眼了。下次大佛再闭眼,多想想环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了。第二个传言就是大佛胸口的藏宝洞,电影《神秘的大佛》故事也来自这个传言。年维修大佛时,工作人员在乐山大佛胸口位置发现了一个“藏宝洞”。然而令人们失望的是,洞室内并没有什么传说中的藏宝奇珍,只有一些废旧工具和空的佛龛。而发现最具价值的东西,应该是用作封堵洞口的石块,是一块宋朝年间的记事碑,记载了宋朝时重建天宁阁的事宜,证明了传说中的天宁阁真存在。(邓洪秀:摄)如今,人们议论大佛很多的,是大佛的形象,网上曾一段时间说大佛老爷变成了小鲜肉。乐山大佛经过历代整修,面貌肯定已失去唐代的样子。但只要不太离谱,造型上有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可以的,毕竟,谁也没有当年大佛的设计图了。(郎根德摄,载年10月10日上海《图画时报》)(河川摄)当代写乐山大佛的游记很多,风月谈觉得,艾芜的大佛崖最有味道,文末说:不凑巧得很,偏遇着大佛寺乌尤寺内,都有*官一类的阔人,在里面大作饮宴。使人在苍松笑佛间,看见了挂盒子炮的,极为不快,什么游兴也没有了。在中国大抵如是吧,一切名山胜地,都逐渐由诗人名士的手中,化为武人的地盘。(TomNebbia摄于年)那曾经给予乐山人无限美好回忆的凌云乌尤,那陶冶过乐山人情怀的山水文气,已渐行渐远。如今的大佛和乌尤,又化为了谁的地盘?总之,不再是乐山市民的地盘了。特别鸣谢:乐山婺嫣街独立书店、张明*编撰版《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志》、罗孟汀作品《话说乐山历史文化名城》、*锡森作品《乐山大佛之谜》、谢德林作品《壕上大桥修建始末》、魏奕雄作品《嘉州文史杂谈》、徐敏、*潮作品,李可染、吴冠中、汤沐黎、李方惠、鲁愚力、毛明祥、何廷光等画家绘,刘奎荣、张旭东收藏,邓洪秀、向乐*、维斯、谢阁兰、郎根德、孙明经、TomNebbia、河川、魏伯祥摄,其它图据网络。轻轻说话
转发分享,就是最好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