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产物,古代传说城隍是守护城池的"神"。
中国第一个城隍庙诞生于芜湖,时间是三国吴赤乌二年,即公元年。
历史上合肥地区也有好几座城隍庙,我们知道的就有六座。其中合肥城里两座,城外一座,巢县一座,高林河一座,柘皋桥西一座。
一
历史上合肥城内有两座城隍庙,一座是庐州府城隍庙,一座是合肥县城隍庙。县城隍庙的医院西侧处,因年久失修早已拆除。现存的合肥城隍庙就是原府城隍庙。
据《续修庐州府志》记载,庐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年至年),近千年来,历尽沧桑,几经兴衰。咸丰年间曾毁于兵燹。同治十年(年),地方官筹款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
昔日,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山门3间,左右耳房各5间;戏楼5间,两旁耳房各4间;大殿3间,两侧耳房各3间;大殿和戏楼之间东西厢房各12间。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殿中有城隍像,厢房中有城隍夫人像。东西供奉十殿阎王,并有阴司刑狱设施。
旧时,每年春节和农历七月二十九城隍寿诞期间,庐州府和合肥县大小官员、善男信女都要前来拈香、礼拜,戏楼上有连台《目莲救母》酬神戏演出,小商小贩和游人也蜂拥而至,庙街顿成闹市。
重建后的府城隍庙,既保持着初建时的布局与格调,又反映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和乡土气息,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水平。
府城隍庙的主体建筑由正殿和戏楼组成,东西两厢各配有24间花窗纷呈、古色古香的厢房。戏楼坐南朝北,背靠山门,面对城隍大殿,中隔天井大院,楼高两丈有余,彩绘天棚,壁画龙凤,装饰精美,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二
合肥东南方向靠近巢湖北岸的地方,有个著名的大圩镇,那里曾经有座隍城庙。
姜师傅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隍城庙附近,他说这里以前叫大姜高坎,周围都是良田。听家里的老辈人说,隍城庙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当时庐州大旱,但东大圩水患不存,喜获丰收,百姓心怀感激,捐资盖庙,一为纪念丰收,二为镇水降龙。新建的庙内共有两路大殿,十六间厢房,后大殿供奉东岳大帝佛像一尊,两边立小神塑像若干,金碧辉煌,气度非凡。
这可能与庐州城里的城隍庙有不一样的地方,但香火却一样旺盛,方圆几百里的老百姓都到这里进香,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拜多在农历三月底四月初的农闲季节。年复一年,大家就把农历三月二十八定为庙会日。姜师傅小时候经常和家里的大人一起逛庙会,到了那一天,四里八乡的花船、龙灯、高跷、狮舞都在庙会上轮番上演,色彩缤纷,十分壮观。
隍城庙的香火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姜师傅还记得小时候在庙里玩耍的情景,当时大殿前有块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文字。
解放初期,隍城庙里还有好几位女居士,住持名叫宽惠师傅,后来入住合肥明教寺了。
隍城庙最终在那个特殊年代被"破四旧"了,据说曾经还用作东大圩人民公社社址。而隍城庙里的石碑修桥用了,老厚的墙砖砌了猪圈,不过还有一些残存建筑,直到年初,当时的大圩乡人民*府在原址新建办公大楼,那才算彻底扒光。
三
巢湖的三座城隍庙应该说都没了,高林的转来转去变成了一座寺庙,柘皋的原址则是一小学。
不过柘皋城隍庙的文字记载较丰富,据说始建于明初,崇祯年间毁废;清初道官吴元修率领徒众募资修建;后世屡废屡修,一直延续。
年,因柘皋小学校址财神庙已毁,学校迁址城隍庙,改名国民中心小学。
年,巢县人民*府成立,小学迁至李鸿章家族的仓库,即学校对面的祥丰仓,城隍庙改为县*府驻地,彼时县长为方茂初。
关于方茂初,那可是巢湖北乡的传奇人物。他早先追随方纯一,逐渐成长为浮槎山、巢湖沿岸一带游击队、新四*负责人,历任新四*巢县独立四连*治指导员,中共巢县二区区委书记、副区长,中共淮南第三工委委员、巢县含山办事处主任。后调任中共淮南市委秘书长、市*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年,县*府搬离,*山中学迁入城隍庙,后柘皋小学回迁。
曾就读该校的老年人回忆:"沿街有口老井。井后是非常深的巷子,青石板一直铺到学校门楼。巷子里大声说话,回音震荡。进去后院子非常大,全是青石板,再上去是一个很高的台阶,台阶上方的房子很大柱子特粗,是供奉城隍大帝的大殿,做了教室。门楼与大殿,是老城隍庙的建筑。"
记忆中很深的巷子,当是城隍庙的引神巷;很高的门楼,似是万年台;城隍大帝,实乃"升福大帝",其人为西汉将领纪信,柘皋的守护神;大殿,即民间俗称"大仙宫"。引神巷立有历朝碑记碑刻,如"按察使司孙示"碑等。"按察使司孙示"碑中有尊重知识分子的"严禁差役私押私刑凌辱生监",亦有禁止*博的"严禁吃斋拜会开场聚*",寓有教化黎氓之功用。
柘皋城隍庙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庙会活动,不定期的庙会,一般为升福大帝出巡,规模盛大,在巢湖北乡与浮槎山大山庙庙会齐名。城隍出巡,主要是祈福消灾,深得百姓欢喜,更受镇上商号青睐。是时,百商云集,恍似春节,各行各业的老板们乐不可支。谚谓:"家住城隍庙,事事占人先。"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自豪、更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自得。定期的庙会,为六月初六,属例行微小活动。民间习俗,六月六城隍爷要晒龙袍,兼具晒霉意味。俗语有云:"六月初三宜雨,六月初六当晴。"百姓依据这两天的天气,判丰歉断年成。初六聚会,蕴含庆祝好兆头的成分,带有较为浓郁的农耕文化色彩。
从利用庙址为小学,到征为机关单位用房,至后期拆除大仙宫和东邻万慈会的部分建筑,城隍庙在拆改过程中逐渐失去原貌。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席卷各地的小学扩张浪潮中,柘皋小学彻底改头换面,古旧建筑被拆除殆尽,城隍庙的痕迹基本消失。
现而今只剩下那口老井,静卧在小学的大门前,井坛上的道道勒痕,昭示它以及当地的历史。
来源:合肥晚报
猜你喜欢
拯救“植物杀手”,让阳台从此与众不同!
合肥要考驾照的亲注意:考场要换了,考试可能变难!
你的停车难,我们操碎心,新车位个拿走不谢!
爱逛街串巷?爱拍照?一大笔奖金等你来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