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的守护天使 http://m.39.net/disease/a_6204334.html上海的天际线,要看*浦江;北京的天际线,要看东三环;深圳的天际线,则要看深圳湾。绕着深圳湾一圈,在雄伟林立的高楼里最璀璨的,恐怕当属位于后海的深圳湾一号。深圳湾一号是由迈瑞医疗董事徐航旗下的鹏瑞地产公司主导开发,总共只有8栋楼,除了一栋米高的环球商务中心和一栋写字楼以外,其余的6栋楼都是公寓住宅。房价一度被炒到接近30万/平米,这让它力压上海的汤臣一品,成为国内豪宅领域的“样板房”。紧挨着深圳湾一号的西北侧,便是深圳这些年倾力打造的后海总部基地,腾讯、阿里巴巴、华润、中海油、中投证券等80多家企业的各种“总部”坐落于此,摩天大楼栉次鳞比。而这些企业提供的众多高薪岗位,是支撑周边动辄12万、15万甚至20万/平米高房价的核心。
“深圳湾一号”样板间
能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一栋自己的总部大楼,显然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年,深圳一家做专网通信的公司,豪掷18个亿在后海买了一块地,建设“研发总部大楼”。除了拿地成本,全部建筑安装加起来,总造价达到30亿,建筑面积足足有10万平米。不过,*金地段给公司带来的除了面子,就只剩员工面对高房价的压力了。假设这家公司的员工坐公共交通上班,在单程30分钟范围内买房,最低房价7万,在单程1小时范围内买房,最低房价5万。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买5万/平米的两房,最少也需要万。而按照行业内一线研发人员每天加班2小时左右的最低标准,早上7点起床,晚上9点回家,背两三百万的贷款,每天挤两个小时的地铁,基本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毕竟新闻联播都不能准时收看,就更别提生二胎了。这家公司并非个例,而是很多一线城市社畜的现状。在上海上班,房子买在太仓、昆山甚至苏州的比比皆是,一趟通勤下来,公交车、地铁、高铁和共享单车一个都没拉下。毕竟老板只要抛点儿股票,就能在周边买套房走路上班,普通员工就只能享受房奴的福报了。决定一座城市房价的,往往是收入的天花板而不是平均数,比如上海张江尽管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但张江房价的定价权却掌握在能够套现股票的企业高管手里,而不是格子间里加班的普通员工。把研发中心搬到房价物价相对低廉的二线城市,似乎是一个可行也必然的决定。早在年,马化腾就在深圳一场IT论坛上明确释放了一个信号:出于员工的生活压力,腾讯正在考虑把企业布局向二线城市转,在二线城市增加研发中心。要知道,当年深圳商品房均价还“只有”2万/平米。腾讯武汉研发中心两年后,腾讯在成都设立了天美游戏工作室,接着便诞生了“天天”系列产品,以及长期霸榜的《王者荣耀》。华为投资总额高达亿的最新研发中心也没有放在张江,而是选择了与苏州交界的上海青浦,房价连1万都不到。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科技研发不必执意留在一线。华为的一位高管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公司在北上广深核心地段拿地不难,但假设员工坐公共交通上班,单程30分钟内最低房价7万,单程1小时内最低房价4万,年轻员工要么买贵的房子背不起房贷,要么买便宜房子每天通勤累死,何谈奋斗?“一线城市人才多”是科技公司扎堆去一线时,最常见的一个理由,但当华为和腾讯都往二线城市搬的时候,出手豪迈的科技公司的老板们是不是也应该扪心自问:你们研究的到底是什么高科技,非得在房价10万/平米的地方硬撑?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开工的两个月前,豪掷30亿盖楼的那家深圳公司,将总部大楼以25个亿的价格卖掉,用来补充自己愈发紧张的现金流。在中国产业升级,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科技公司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豪情一掷。把研发基地分流到成本更便宜的二线城市,不光是企业成本控制的理性选择,也是在一线城市房价长期走高的当下,对寒门员工们的一种负责。企业研发中心到底是坚守一线还是转移二线,考量的不仅是决策者的能力与视野,还有他们选择“为谁发声”的决心。武汉MAX科技园(紧邻腾讯研发中心)武汉MAX科技园,欢迎各位老板莅临现场考察!咨询(阮经理)工程师和程序员买不起房,并非中国特色;科技公司往小城市搬,在全球范围内也有迹可循。年,纽约市中心一套公寓的平均中位数是万美元,市民平均月收入中位数美金,要想在纽约买到一套房,需要美国房奴不吃不喝还贷整整31年。硅谷也好不到哪去,“59%的科技工作者都认为硅谷房价太高”,一度是推特和reddit上的热门话题。面对大城市的高房价,美国人民拿出了实际行动:《SeattleTimes》报道,休斯顿每年有大约10万人流出,洛杉矶有大约11万人流出,纽约则是20万。昔日汽车行业霸主通用汽车,也曾受困高房价高成本,不得不把IT中心搬到了沃伦、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有着南方硅谷之称的亚特兰大的房价,大约只有纽约的三分之一。而美国近几年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西雅图,房价中位数也只有纽约的41%,聚集了波音、微软、亚马逊的总部,以及谷歌、英特尔、IBM的研发中心。在年的美国财富强中,达拉斯和双子城这些美国的二线城市,企业总部数都高于旧金山、洛杉矶等超大都市,60%的企业总部分布在六大都市圈以外的地区。美国财富强地域分布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的欧洲,高科技公司也呈点状分布。英国最大能源公司BGGROUP总部只有两条主干道的温莎;欧洲最大航空发动机企业罗尔斯-罗伊斯总部位于距伦敦公里的德比。大众总部在沃尔夫斯堡扎根时,这座城市人口才刚刚突破十万,只有一个私人和企业用途的支线机场。近两年成为网红的光刻机霸主阿斯麦(ASML),诞生于仅有四万多人的荷兰小镇费尔德霍芬,与其在半导体领域舍我其谁的地位格格不入的是,阿斯麦总部门口到现在还是一片荒地。相比之下,能有这种意识的国内高科技公司,大概也只有华为。早在90年代,华为就将总部搬到了远离深圳市区的龙岗坂田,年又搬到了深圳和东莞之间的松山湖。在年之后,华为在一线城市拿地成本也极少超过元/平。不过即使这样,华为仍然不停地将研发中心向二线城市迁移。然而除了华为,扎堆一线始终是国内科技行业的主旋律。离开了北上广深,基本意味着与互联网、高收入以及大平台绝缘。年8月,《财富》世界强榜单发布,大陆地区共计家企业入选,首都北京以55家的数量独霸半壁江山,北上深三地更是占据了中国榜单数量的三分之二。武汉MAX科技园,欢迎各位老板莅临现场考察!咨询(阮经理)但另一方面,在北上广深安居又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脱发、和35岁下岗完美诠释了一线城市内卷精英的独特文化。强如柯洁,也需要打赢一次三星杯,才能在北京二环勉强买一个卫生间。逃离北上广也成为年的年度热词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的青年精英,被一台名为理想的抽水机推动着流向超一线,然后在榨干最后的精力之后,又被送还老家。与欧美不同,作为承接一线城市产业溢出的二线城市,却长时间隐身在中国科技版图之中。在《财富》的世界五百强的榜单之中,即便是以高校众多、产业基础雄厚著称的西安与武汉,上榜的企业总数也仅有三个。当年小米为了说服员工从北京搬去武汉,一度推出了三万元的搬迁补贴。按小米目前在武汉多人的规模,假设有一半员工来自北京,就是万元的补贴——四舍五入一下就是一个亿啊同志们。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对年轻人来说,一旦选择回到二线,也就意味着容易同时面对职位与薪水双降的困境。
小米武汉总部
武汉MAX科技园,欢迎各位老板莅临现场考察!咨询(阮经理)二线城市的隐身,有着过去资源向大城市抱团聚集的历史原因,但随着二线城市产业和生活条件都迎来拐点,高科技产业落户二线,人才在二线城市安居也不再是个伪命题。合肥“风投治市”的蹿红,中西部网红城市频出,绝非偶然。对企业来说,要想让员工安心奋斗,还是得有个二线革命根据地。
一、项目名称:MAX科技园(武汉?江夏)
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