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坚守安全生产基本盘不动摇,突出应急管理机制能力建设,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利剑”系列执法行动,扎实部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现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和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7月8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视频推进会合肥分会场。
明确目标考核紧抓安全生产
今年,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印发《年合肥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研究出台应急管理工作要点项目化清单,确保工作目标能够落到实处。推动落实《合肥市**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突出抓住关键少数,落实安全生产“**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部署开展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工作,根据各级各部门实际工作职责和行业领域工作重点,因地制宜研究考核项目,丰富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切实增强考核效果。紧盯“两节”“、两会”“、五一”、汛期等关键节点,召开会议或印发通知安排部署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压实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将各项工作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至6月底,我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达标企业共家。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针对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
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成立合肥市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明确合肥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任务的通知》,细化创建责任分工,推动调度重点工作落实,目前正积极开展第三方自评工作。
多渠道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五进”活动。
强化安全生产科技运用。推广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使用范围,实现“不见面”监管,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二期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申报,计划将城市风险管控系统、指挥信息网扩展等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范围。
健全应急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应急值守及信息报告工作。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突发事件信息3小时内报送的规定,不断拓宽市直部门信息对接渠道和信息报送工作渠道。
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会同市气象局出台合肥市红色预警手机短信全网发布实施办法,督促短信息运行商制定短信全网发布应急预案,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
强化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持续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单位指挥系统衔接,全方位把握城市安全运行情况。科学打造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和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提升工作调度效果。
畅通安全生产举报渠道。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办理工作机制,修订《合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今年以来,共接收各类安全生产举报件,已办结件。
突出专项整治开展“利剑”行动
为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全局扎实推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围绕“六稳”“六保”毫不放松抓实安全风险防范。
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加强对“两重点一重大”危化企业的线上监管,组织市县两级危化监管人员下沉基层上门服务。开展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督导,共排查隐患条,已完成整改条,立案调查2家企业。在工贸行业领域,不断加强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已排查一般事故隐患项,已整改项,整改率约78%,排查重大事故隐患8项。在非煤矿山领域,有序推进疫情防控期间非煤矿山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部署尾矿库专项执法检查,期间共发现隐患43条,已督促相关企业及时整改。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共开展执法检查次,事前罚款98次.2万元,事故罚款次.65万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利剑3号”行动,截至6月底,67家企业检查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检查危化企业21家,非煤矿山6家,工贸企业40家;共发现一般隐患条(其中重大隐患3条);立案调查违法违规企业15家,共罚款31万元。同时制定出台《合肥市安全生产领域守信联合激励暂行办法》,加强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将2家企业纳入联合惩戒对象。今年以来,共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组织调查的59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挂牌督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问责追责。
加强应急保障全力防汛抗洪
今年以来,在防汛抗旱工作上,市应急管理局主要围绕责任制落实、度汛隐患排查整改、预案方案修编完善、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应急队伍培训演练、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等内容,落实了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时调整年防汛抗旱责任分工,明确防汛抗旱、城市防洪、大中型水库、蓄滞洪区防汛行*责任人;牵头组织度汛隐患排查,全程跟踪督办整改5处较大度汛隐患;及时修编市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针对性、实战性;提前储备万元防汛物资,并与驻肥部队、*事院校建立*地联防工作机制,提前预置名应急抢险兵力;及时组织余名防汛指挥人员、余人应急保障队伍培训演练,切实提高防汛指挥作战水平。入汛后,严格按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相应的响应措施,部署安排全市堤防巡堤查险、防范强降雨、城市防内涝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平稳安全度汛。
据悉,6月21日20时30分西河缺口站超警戒水位,21时庐江县先行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6月23日9时,我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6月26日12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7月16日17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7月18日21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至7月22日10时,巢湖中庙站水位涨至百年一遇洪水位13.43米,超保证水位0.93米。西河、兆河、裕溪河、南淝河、白石天河、丰乐河、杭埠河、派河、柘皋河、滁河等10条河流超保证水位,其中杭埠河、丰乐河、裕溪河、南淝河、派河、兆河、滁河等7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西河流域发生年以来最大洪水。
截至目前,全市各河湖堤防每日有2.03万余名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上堤进行巡查防守,同时各地严格落实24小时巡查值守制度,及时开动排涝机械,抢排涝水,减少农业损失。截至7月22日,全市累计开机10.88万台时,排涝5.24亿方。相关县(市)对西河、兆河、杭埠河、白石天河、裕溪河、柘皋河、南淝河等重要入湖河流,特别是在上跨在建桥梁或钢便桥处,安排专人巡查值守,及时清除漂浮物及阻水障碍,保证河道行洪畅通。6月22日开始,市防指先后派出5个防汛工作组、5个技术指导组和5个工作督导组,督促指导四县一市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在西河缺口水位超警戒水位0.7米时,根据省防指要求,及时协调巢湖管理局、省监狱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和庐江县,为7月18日东大圩开闸蓄洪做好充分准备。
接下来,全局将继续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