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合肥包河区为城市打造ldquo智慧大 [复制链接]

1#
在今夏历史罕见的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中,合肥市包河区将“数字堤坝”等数字化治理方式应用于防汛救灾中,为防汛科学决策提供助力;与此同时,近年来,合肥包河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智慧社区、智慧河长、“大共治”等“数字化治理”试点,让“大数据”为民生造福。

“数字堤坝”提供防汛科学决策

7月18日,“强降雨模式”考验合肥。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包河区构筑“数字堤坝”,应对汛期大考。这也让合肥包河区以大数据为手段,通过综合汛情的集成化研判预警的智能化和应急救援体系有了“用武之地”。在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社区“智慧大脑”也开始发挥功能。“通过辖区内路面个探头,智慧中心不间断地巡查路面积水情况,发现积水严重的路口后,迅速通知网格员,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巡查,并将问题通过智能终端上报至社区‘大共治’分中心。然后,分中心根据案件的紧急性,派遣给社区职能部门,同时上报市*部门进行警示、助排。”滨湖世纪社区智慧建设部(筹)负责人卫波表示。在包河区方兴社区,一张全真三维地图准确显示辖区所有路口的井盖、雨水篦情况,排查出的易涝点也清晰标注在三维地图中,让社区工作人员根据监测情况随时现场处置。包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大数据技术构筑的‘数字堤坝’,辅助各街镇、大社区及相关部门全力应对汛期大考,为防汛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助力和支撑。”

搭建社区治理“神经网络”

经过多年经营,大数据正在构建包河区社区治理的“神经网络”,数据采集、舆情采集、信息公布模式均为之一变。

年5月,包河区方兴社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经合肥市批准设立的第二个街道级“大社区”,也是全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社区。经过五年的建设,如今,方兴社区与居民相关的为老、助残、育龄、退休、社保等28个事项,都可以实现线上办理并送证上门,其中包括老年证、生育服务登记卡、高龄津贴等。

在方兴社区的带动下,包河区其他区域也开始致力于让社区生活更加数据化、智能化。“以前办事,总是要带上一堆证件,跑几个地方,排几次队。现在我就跑了一趟社区服务中心,在一个窗口便全部办好了。我是啥情况,家里几口人,系统里一查就知道,也没让我来回跑补证件。”日前,滨湖世纪社区居民朱大爷告诉记者。

在中国智慧社区工作交流会上,合肥包河区的方兴社区智慧社区建设经验被作为样板向全国推广。“以数字社区、智慧社区为目标,我们整合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安全生产等七大系统,搭建起社区治理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合肥包河区相关人士表示。

打造城市治理“中枢”和“大脑”

实际上,大数据的引入,不仅带来了民生服务的全面提升,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水平。合肥包河区于年起开始逐渐推行以“平台汇集大数据、综合执法大联动、网格治理大整合”为主体的“大共治”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社会治理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平台,统合调度相关职能部门资源,统筹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十分钟管理全覆盖的高效率治理模式”。记者在合肥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看到,大厅硕大的屏幕上,即时更新着收集到的数据,成为包河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中枢”和“大脑”。“热线、数字城管、非警务类警情等,都在区级层面汇总至大共治信息平台。”中心副主任刘爱俊表示。据悉,该系统对包河区范围内公里的实景影像数据、平方公里的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多个地理编码以及条重点人口信息进行采集,并录入建成基础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集成、实时监测、闭环处置、智慧协同和多元应用五大功能。合肥包河区相关人士透露:合肥市包河区已经在三年内实施了近十个数据资源整合汇聚类项目建设。“包河区将整合汇聚*府部门涉及企业信息的各类数据资源,开发建设‘区域经济大脑’,为企业画像,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建立区级*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平台,彻底打破数据资源陪同壁垒和信息孤岛。”伴随5G时代的到来,合肥市包河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5G+大数据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建设。“让5G+大数据在*务服务、经济管理、城市建设、社区治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数字时代’建设更加‘和美’包河。”审核:马翔宇编辑:李享校对:解明傲点击“阅读原文”看安徽商报融媒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